迪士尼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娛樂媒體集團,也是高度雲端化的企業。早在十年前就積極展開數位轉型,發展各種數位應用和產品,全集團一年相關軟體支出超過11億美元(約台幣330億元)。隨著數位服務和產品占比越高,暴漲的雲端費用,成了迪士尼營運團隊近2年來越來越頭痛的挑戰,光是2017年推出的影音串流服務 Disney+ ,在AWS上的資料就超過20PB,超過50項雲端服務,來支援超過1.6億訂戶的影音串流所需。
不只影音串流服務上雲,迪士尼集團旗下還包括了全球各地的主題樂園和酒店、生產相關周邊商品與活動的體驗,提供影視內容的媒體和娛樂發行部門,像是ESPN運動頻道、abc電視臺、國家地理頻道、漫威電影工作室、迪士尼動畫工作室、遊戲等。各事業部門也大力倚重雲端。而且不只用一朵雲,例如迪士尼就和微軟簽了5年合約,要用Azure來創作和派送各種多媒體和影音內容。
除了事業群,迪士尼集團旗下設有不同企業部門來支援不同事業群的營運,例如雲端數據轉型工程團隊,就是負責支援各事業群順利取得和運用各種雲端資源和工具,從簽約、付費到優化對外提供的服務,也會與不同事業群各部門的工程師跨部門合作。
FinOps(Cloud Financial Operations的簡稱)是這幾年興起的雲端費用管理優化新浪潮,隨著上雲企業越來越多,用量越來越大,國外甚至有企業一年上雲費用高達10億美元之多,如何節省上雲開銷成了雲端維運的新顯學。想要知道能不能省錢,第一步要掌握數據,「數據就是力量,但也往往代表了複雜度。」
迪士尼雲端帳務資料處理流程
他們有一套雲端帳務資料的處理流程,在收集階段,包括兩類資料收集流程,第一類是外部雲端費用和使用數據 ,會將不同雲端供應商上不同帳單帳戶的費用資料,以及生產這些費用後的使用紀錄,集中到物件儲存資料庫中。第二類資料則是內部資料,將集團內部大量與上雲帳務有關的資訊整合。
內部資料還可再細分為兩個子類,第一子類是雲端帳戶經理需要的資料,包掛了內部雲端資源的調度紀錄、相關治理資訊、管理紀錄、各種雲端相關的分類定義等,內部成員強調這一類資料需要進行「迪士尼化 (Disney-ified)」所謂的迪士尼化是將這些雲端供應商的費用和使用數據,轉換成迪士尼的費用和使用數據,讓數據具有迪士尼的特質,但不對數據進行修改。
第二類子類則是用於迪士尼產品定價或帳務計算時用的數據,這一類數據需要及時提供給其他系統,而且會因為定價策略或分帳規則的改變,需要事後調整分類或帳務認列方式,重新產生新的帳單報表,也會寫入到物件資料庫中方便利用。
經費節省的三種定義
研究人員剛開始推動FinOps時,工程團隊與財務部門,對於「節省」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,進而細分成三種節省的概念。
實際省錢 : 這是指實際支出和預算的差額,也就是 手上預算沒用完後,而剩下的金額,如果沒有預算,也無法省錢。
減少開銷 : 因為採取了優化作為,可以降低費用。不是所有的開銷減少都能省錢,工程團隊口中的「節省」多半就是指採取了種種改善、優化作為之後,讓費用比原本更低的情況,但這對財務團隊來說,開銷減少後的費用,可能跟預算相當,而沒有真正省到錢。
成本避免 : 採取行動而避免了產生這些成本,如果不行動就需要負擔,這是一種未來式成本,若一開始做對了,就不需要負擔這一類可避免的成本。
這是三種迪士尼實踐FinOps 時思考節省的思維,而迪士尼高層希望先聚焦在第一種節省概念 - 省錢,因此先從雲端預算的訂定著手。省錢效果來自預算的落差,預算浮報的省錢,不是真的節省,迪士尼編列雲端預算時,會深入分析過往的使用趨勢,從計費數據中了解每一個雲端帳戶實際情況,也要掌握這些數據所代表的營運意義。
除了第一類的省錢,迪士尼也很重視第二類因為優化而「減少開銷」的成果,另外還有一張追蹤優化專案的成效表,來掌握每項優化專案帶來對運轉率的影響,了解每個團隊的優化進展,目前在迪士尼有高達數百項優化專案正在進行。
更關鍵的是,這些優化成效的紀錄,是由負責優化專案的每一個工程團隊負責記錄,最後再從優化專案列表中,找出戰略性專案的運轉率數據,而不是將所有數據列出。
迪士尼集團 FinOps 團隊在雲端成本管理方面取的了顯著的成效,此團隊成功的經驗可歸結為以下幾點:
雲端預算的準確性
雲端資源的使用率
雲端定價的優化
雲端治理的強化
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,可以幫助企業在實踐 FinOps 時節省雲端成本:
建立健全的雲端財務管理流程
定期收集和分析雲端使用數據
使用自動化工具來提升雲端成本管理效率
與相關部門,共同制定雲端成本管理策略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60224